聯系我們

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23321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武漢)

行業資訊

“十五五”明確提出七大主要目標 推動高質量發展

“十五五”明確提出七大主要目標 推動高質量發展-地大熱能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七大主要目標。七大主要目標是在準確把握“十五五”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所處歷史方位、未來五年世界格局變化和我國發展大勢的基礎上設立的,涵蓋發展核心、民生根本與安全底線,構成了有機統一的整體。目標的實現對鞏固拓展優勢、破除瓶頸制約、補齊短板弱項,在激烈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具有重大意義。


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十五五”時期將在規劃的引領下,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的更顯著的成效。


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全要素生產率穩步提升。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是我國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十五五”時期將以科技創新提高生產效率,以深化制度改革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以教育培訓提高人力資本效率,以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獲取外部紅利,穩步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將年均經濟發展速度保持在5%左右。


持續增強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作用,使經濟增長潛力得到充分釋放。居民消費率是衡量高質量發展成效的重要指標。“十五五”時期將提升消費能力,拓展消費場景,改善居民消費傾向和預期,讓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


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超大規模市場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優勢,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通過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改進硬件和軟件,“十五五”時期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再上臺階,傳統產業、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要在全球產業分工中更有地位、更有競爭力。


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科技自立自強是我國經受住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強大底氣。“十五五”時期,我國將全力推進整體科技實力的提升,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


著力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實現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提升。全球科技競爭本質上是國家創新體系的競爭,誰能打造高效協同的國家創新體系,誰就能掌握發展的主動權。“十五五”時期,我國將持續改革教育體系,加快培育創新型人才隊伍,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實現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的顯著增強;將大力推動產學研融通創新機制的形成,建構起國家創新體系的底層支撐;不斷激活企業的創新活力,為國家創新體系注入強勁動能。


確保創新驅動作用明顯增強,實現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決定性突破。我國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深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融合,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前沿技術,在更多領域實現并跑和領跑。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社會革命,是新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注重運用改革辦法破解發展難題,為發展增動力、激活力,是我國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的關鍵一招。“十五五”時期,我國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實現改革新突破。


首先是深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再上臺階。其次是推動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有機結合,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再次是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形成更加健全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最后就是堅持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讓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達到更高水平。


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任務。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鮮明提出“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目標,部署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重大任務,為新時代新征程文化建設發展作出了宏闊擘畫。一是順應信息技術潮流,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流思想輿論更加鞏固壯大,文化自信更加堅定。二是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不斷激發,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通過大力繁榮文化事業、加快發展文化產業,貫徹落實一攬子新舉措,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形成文化大發展的新格局。三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顯著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持續提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通過構建中國話語體系、中國敘事體系,不斷增強中國文化國際傳播能力。


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實現在高質量發展中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滿足民生需求中拓展發展空間。


一是高質量充分就業取得新進展。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十五五”時期將繼續把就業當作民生頭等大事來抓,把解決人民群眾就業問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續加大穩就業促增收力度。二是讓人民充分享有發展的成果,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三是優化收入分配結構,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升。通過稅收、社保等再分配調節,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加速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四是通過推動教育、醫療資源向基層下沉、農村覆蓋,健全與常住人口匹配的公共資源配置機制,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也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在“十五五”時期將繼續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促進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十五五”時期,我們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實施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努力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產業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和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讓綠色成為生產生活的主旋律。要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強化減污降碳協同、多污染物控制協同、區域治理協同,加強新污染物治理,提升環境基礎設施水平,初步建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同時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保證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不斷提升。


國家安全屏障更加鞏固。歷史已經證明,失去安全保障,國家就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十五五”時期,我國將繼續加強統籌,確保國家安全屏障更加穩固


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進一步加強,重點領域風險得到有效防范化解。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做到有效防范政治安全風險、社會治安風險、社會矛盾風險、公共安全風險、網絡安全風險,以新安全格局保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社會治理和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明顯提高。公共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體現。我國在“十五五”時期將持續防范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安全穩定,全方位提升守護人民群眾平安、保障人民群眾權益的層次和水平。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如期實現。“十五五”時期,人民軍隊將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大踏步邁向世界一流水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戰略支撐。平安中國建設達到更高水平。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實現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引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的“大平安”。(陳江生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教授)